目前分類:永康故事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Aug 25 Thu 2011 14:37
  • 雨天

/  劉研希〈高一學生〉

 

  窗外下著滂沱大雨,雨水從屋簷上滴下來,在一灘積水中漾起陣陣漣漪。雨聲彷彿蓋過了所有,熟悉的種種剎那間靜止,剩下的只是那從天上落入地面,再流入水溝的雨滴。這種感覺,好像沙漏一般,在無聲無息中,你就失去了些什麼,平靜中交錯著茫然。

 

 

下雨的永康街

 

  下雨的永康街,以一個居民來說是可喜的,雨聲帶走了喧嘩吵鬧,回復了一些清靜。街道上的攤販意興闌珊,行人稀稀落落,這難得清閒的街道,也才有時間清理一下雜亂的面容。空氣中充滿涼濕的水氣,多吸幾口空氣,好像就有肺積水的錯覺,但這可苦了那些有風濕性關節炎的人,想到這裡,突然覺得自己方才欣喜的心情有點小小的自私。

 

 

陽光從樹葉的間隙中射下來

 

  雨勢漸小,喧嘩聲再度浮出塵世,心中原本的那首迴旋曲,只剩下最後的章節。走進公園中,雨停了,收傘。陽光從樹葉的間隙中射下來,只見一灘灘亮晃晃的水鏡,風一吹,剛才殘留在枝葉上的雨滴,全又圓滾晶亮的落下來,抬頭,享受最後清涼的洗禮。

 


資料來源:永康之友通訊第七期  1996年6月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小可(滾動工作舖負責人)

 

      十六年前的麗水街上,店家沒有像現在這麼的多,僅有“老郭川菜”、“巧味台菜”、“西服店”等商家。住在永康街的石頭看上了附近的一家咖啡店,正好老闆有意頂讓,石頭稍微變化了一點裝潢,餐點只有賣飲料及三明治,充滿搖滾音樂的“長春藤”,就開始上路了。十六年前的石頭喜歡搖滾樂,店裡時常播放BOB DYLON、JACKSON BROWNE甚至PINK FLOYD的音樂,這好像是『個性商店』的濫觴,通滿了自我色彩。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家店開始聚集了一些奇怪的人,每天在這邊打混、嗑牙、聽西洋音樂,這些搖滾龐克尤其喜歡窩在原木堆成的地窖﹣那是魑魅魍魎,蠱毒瘴癘的地下室,在煙霧迷漫裡充滿了惡行惡狀。除了在師大學中文的老外是常客,這些嬉皮們有鈕大可方龍驤張培仁陳柔錚等,以及一些搖滾明星像李宗盛薛岳金智娟外交,還有一大堆現在響叮噹的人物,如陳坤厚侯孝賢楊德昌王童,當時都曾來這消磨過不得志的歲月!

 


浪漫古典小品羽抒情爵士的長春藤


      過了十六年之後,現在的長春藤是充滿浪漫古典小品與抒情爵士的高級餐廳,供應典雅精緻的法式料理。在老闆鄭先生身上很難再嗅到他當年的搖滾叛逆氣息了!紅木框落地玻璃上爬滿了常春藤,以恬適悠閒的貴族姿態,高雅地泊在麗水上。與往昔想比,這麼令人驚訝的變化,就像從青春期成長至成熟個體。舊日的長春藤已經是個回憶,有點特立獨行,有點人文氣息,有點叛逆,有點生命!

 

 


資料來源:永康之友通訊第七期  1996年6月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19 Fri 2011 15:09
  • 老屋

/ 羅翊彤(高一學生)

 

      你知道嗎?在永康公園旁曾有一棟老屋。在平房難見的台北市、它的宏大,更是難得。因太茂密而越出牆的老麵包樹與松、柳,悄悄洩露了老屋的年齡,更令人對圍牆內的世界存著些許期待。


      如火的紅門上,滿是盎然的翠玲瓏,彷彿通往令一個世界的入口。一入門,有個好美的花園正歡迎著你。隨著時令的改變,你也許會為盛開的白粉杜鵑贊歎;為隨風搖曳的翠柳心醉;為遍佈如雪的白茶花迷亂。在你的右邊,有條石舖成的小徑,你不妨尋著走,最後,你會隨著池中優美的錦鯉悠游。魚池後,是一座巧妙的假山,若想一探究竟,不防跨越池上的小拱橋,說不定會在假山中找到陳年酢漿草。在小拱橋上,你也可以靜靜坐著,在魚形噴泉旁叢生的萬年青依岩伸展,凝神注視的剎那,彷彿到了赤壁賦中虛實難分的仙境。


      除了這些好美的景色,老屋還有吸引人的溫馨。它的主人,有好多孫子。在石子小徑旁,他們曾小心翼翼的挖蚯蚓;在花叢中,他們曾滿足的笑著,為了耳際那朵好美的花;在魚池旁,他們與雪白的狗狗跑跑跳跳,一起為那隻大蝸牛疑惑不已。


      今天,紅門仍鮮艷如昔,卻掩不住身後的一大片廢墟,老屋無言的接受了被拆除的命運。每當走過老屋的故址,心中總有些許落寞。耳邊似乎迴盪著曾有的歡笑,感謝它帶給我一個最美的童年。謹獻給我最親愛的外公。

 


資料來源:永康之友通訊第七期  1996年6月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林欣誼(高一學生)

 

      屈指一算,轉眼間,進入“永康之友”這園地已半年了。在那樣一個機緣巧合下,遇見了陳歆怡,結識了“永康之友”這個組織,原來,在這個我住了將近十年的永康社區,竟然有著這一方有晴天地。一個凝聚整個社區的向心力,傾注了許許多多青年的奔騰熱血,以及愛心媽媽們無悔付出的社區組織。雖然個小高一生能付出的力量有限,但現在我對永康社區的熱愛,已不僅僅因其為繁鬧的小吃街,而更多了一分緊密的融入感和無限的驕傲。

 

 

課業壓力而無法參與社區建設


      上次開會,聽見唐孝萱抒發她對“永康之友”越來越沈重的無力感時,大家頓時都沈默了下來。我們都是每天扛著大書包上學的學生,面對繁重的課業和考試壓力,往往不得不低頭拾起教科書。面對社區活動的無力感,其實是每個人共有的無奈,只是都不曾明白說出來罷了!但是,我好不甘心生活中僅有考試和課本,我更需要有廣闊的視野來見識世界,更多活動來寄託這專屬於青春的朝氣、活力;雖然肩上多了份課業壓力,但參與社區以來,那紮紮實實的成就感,卻那是抹也抹不掉的呀!甜美果實在結成之前,總得伴隨著曾經的辛酸淚水,其中的值得雨不值得,端看個人判斷—對於我而言,這段揮汗灑淚的過程,一直是我細細典藏的美麗回憶。這一步步腳印並不是踏在細軟的沙灘上,瞬間就被風沙掩埋;而是踏實地踩在未乾的水泥上,成為深刻難滅的印子啊!我的心情恰似走在海邊撿拾美麗的貝殼,從曙光乍現開始追尋,一直到影子長長的夕陽餘暉,這一路上的每一刻,走過的都留下了痕跡。在我懷中緊緊擁有著的,是滿袋在星空下晶亮閃爍的貝殼,溫暖著心窩!

 

 

生命旅程中一處美麗的景致


      這些日子以來, 每次見到陳歆怡,責無旁貸地為社區奔波勞走、為社區盡心盡力。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收起頹喪的倦容,投報一個閃亮燦爛的微笑。相對於這些辛苦的大哥哥、大姊姊們,我怎麼忍心在他們面前抱怨呢?大家所珍惜的,不僅僅是“社區發展協會”一個名字,而是彼此之間日漸容濃灪的情誼,以及相互的扶持與鼓勵。這份參與,不是學校的實習課程,而是生命旅程中一處美麗的景致,一處大家相伴著走的幽徑。或許這就是年輕—洋溢著朝氣、蕩漾著浪漫、一點點忘情的癡狂。青春是屬於擁有一顆不老的心,擁有一個年輕的靈魂,更有一個不服輸的精神,是吧!

 

 

你我共同擁有的青春歲月


      在每次的聚會中,我們都有講不完的話,笑不完的歡樂。多美的緣份啊!人生不就是一張由情緣交織而成的美麗的網嗎?在因緣際會中結識彼此,在誠摯情感下,維繫著一縷縷曼妙的情絲。從天涯到海角、從年稚到老邁,一輩子為這份緣守候!感謝“永康社區”這些朋友們,在無法預排的場景中出現在我的生命裏,在人生的舞台中陪我演這齣精彩絕倫的戲。夥伴們,不要洩氣,不要放棄,這份赤誠和傻氣,是你我共同擁有的青春脆月!

 


永康之友通訊第七期  1996年6月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402 正式送交永康社區發展協會籌組申請書予大安區公所。
0411 永康公園之友第二十二次會議,約略溝通對未來協會功能及走向的想法,並決定4.21研討會的報告人、餐會形式等。
0416 由都市發展局邀集相關單位,為永康公園大門口變電箱移設問題進行會勘。
0418 協會申請書遭社區局七科退回。
0420 出版永康之友通訊第六期。
0421 與台原基金會合辦「攜手造公園 - 永康社區經驗」小型研討會,以報告、社區導覽、及座談形式,讓來自本社區或外地的六十多位朋友,就社區空間、產業及社會等方面課題作交流。
0427 通訊編輯與「網路咖啡」商議在社區設站的可行性及合作方式。
0428 觀摩「溫州公園參與式規劃」的其中簡報暨說明會。
0430 區公所發還退件,並說明社會局理退件理由:原龍安發展協會的相應調整事宜未處理,而在區公所辦理協調之前,不准先籌組永康社區發展協會。
0506 受邀上華語電台節目。
0509 發展局邀集養公處、停管處、區公所、警察局、福住里里長及永康之友,為「永康公園東側公園圍牆及巷道改善方案」進行會勘,結論為:由中原大學生活環境研究室完成設計,交由區公所於五月底前發包,施做項目包括東側巷道及車止並砌矮花台、東側圍牆做無障礙入口、樹木剪枝等。
0511 受邀上中廣電台節目。
出席區公所之「原龍安社區發展協會區域範圍籌組社區發展協會有關事宜協調會議」,我方發起人代表向龍安里及錦安里與會代表表達分力協會的需要及迫切性,而龍安發展協會理事長同意,於該會區域調整及會籍處理事宜完成前,接受永康社區發展協會先行籌組的事實,並在一年限期內自行解散。
二度交付申請書,並致函社會局,要求立即核准永康社區發展協會籌備申請,並要求正式覆函說明作業效率遲緩的原因。
0513 邀請境群國際顧問公司的規劃師,作為永康社區發展協會第一年的合作專業者,共同向發展局提案爭取「86年度地區環境改造計畫」之補助。
0515 在境群國際顧問公司的協助下,完成企劃書並送發展局待審。
0521 通訊編輯會議,決議採主編輪替制,並增闢「紙上call-in社區焦點話題」。
福助里里民大會。
0527 社會局口頭告知關於協會申請已核准在案。


資料來源:永康之友通訊第七期   1996年6月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清之前  永康社區原是沼澤和草原,是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獵場。
 明清朝  清代康熙、雍正年間,開始有大量漢人移民囤墾。他們先以土埤蓄水灌溉,然後開闢溉圳道。 
 當時開闢有大安圳,聚居的村落則命名為大安寮,是為大安區的名稱由來。到了清代乾隆年, 
 這邊開鑿了瑠公圳,農業大興。
 日據時代
 1895-1945 
 日據早期,日人在這裡設立台北行務所,刑務所東側是勞動農場。
 在日據中期,這裡開始建起大批的日本宿舍,作為日本總督府的文官宿舍。
 1922年,在日本的町名改正的日化政策下,這裡設置為福助町。
 日據晚期,日人為了當時社區的交通,以石子鋪設了現在的永康街。
 國民政府
 1945-
 當台灣光復之後,原有的日本宿舍,成為中央政府以及省政府單位的財產,這裡住進一批外省
 籍的國代、立委,以及許多的公務人員。
 原來日人所開闢的石子路,在光復初年被命名為永康街。 
 1950-  在民國40年代初期,居住在這裡的仕紳組成了道路改善委員會,挨家挨戶募款將永康街鋪設為
 柏油路,在當時新生南路及信義路仍為石子路。在鋪設馬路之時,這裡的居民籌設了一個兒童
 公園,是台北市最早一批社區鄰里公園之一。
 在民國48年前後,台北監獄的勞動農場的土地釋出,建了一大批4樓公寓房子,是現在靠近金
 山南路的金華公寓。 
 1960-  在民國50年代末期,政府的一些機關出售日式宿舍給居住之公務員,或改建日式房子為公寓式
 宿舍,再賣給機關內的公務員,使這裡的房子及土地,大量的私人化。 
 1970-  瑠公圳失去灌溉功能,在民國60年左右開始,加蓋成為現今的新生南路。
 麗水街在60年打通至信義路。
 民國60年代這裡出現移民潮,以及原有日式宿舍大量改建為公寓,促成在民國60年代末期以及
 民國70年代初期,湧進大量城鄉移民。 
 1980-  民國70年代初期,金山街拓寬為金山南路。
 1990-  民國80年代初,金華街南側的違建戶被拆遷,興建金華公園。
 民國82年七號公園完成。
 民國84年初,在管科會推動及串聯下,成立東門商圈聯誼會的商家組織。
 民國84年,因為開闢日據時代都市計劃道路,要砍伐永康公園50幾棵榕樹,引起居民抗議,社
 區運動出現。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蔣勳 ●

 

台北做為一個城市,原來有許多依循著歷史軌跡發展起來的社區特色。

特別是沿著淡水河形成的幾個河港社區、萬華、大稻埕、大龍峒。

 

在一九四九年後,就有社區型態逐漸改變,隨著某些新移民的聚居,類似永康街附近,集合了戰後文教的特質,多多少少形成了比較類似人文薈萃的區域。

有點像巴黎的拉丁區罷,有別於特別昂貴高級的十六區,也有別於以邊緣文化著稱的蒙馬特區,拉丁區的重心恰好是巴黎索爾邦大學的幾個重要學院構成的人文氣息。

 

永康街沒有拉丁區的規模,但在台北市而言,是應該可以發展成獨具文化特色的社區的。

 

記得在美式速食文化開始登陸台北的七O年代末期,某一連鎖店無往不利地在台北蔓延開來,一位設計界的朋友偷偷告訴我,這些連鎖店大發利市的同時,永康街口那一家是唯一營業額拉不起來的一家。

 

我為此高興了很久,因為在永康街附近,有我最喜歡吃的鼎泰豐,有許許多多精緻而又不特別而貴的南北料理,我不能想像,這個社區的居民,為什麼理由要去選擇美式粗糙的速食文化,放棄具有悠久人文傳統的精緻食物。

 

所以,永康街是可以有它自負與驕傲的。

它的居民有著拒斥粗糙文化的基因。

 

我不知道在這樣的社區,是否可以帶動不同的文藝活動。

如果有荷花池,有楊柳,有舞者的吃體,有詩歌、音樂,有繪畫、雕塑和美麗的故事。

 

也許,這會是一個傳說罷。

 

讓走在這個城市的人自豪於自己的傳說。

 

其實,城市的美麗一定來源於人的美麗。

 

可以更悠閒,更不貪婪,可以愛戀一朵花如同愛戀自己,可以認真對待自己,彷彿每一天都是傳說中最美好的時刻。

 

我有些憂傷了,在走過夏日午後的永康街,大雨滂沱,我不知道應該如何期待與愛聽傳說的朋友相見。

 

他們從他處走來,聚集在傳說的空間,看玻璃帷幕的光影搖動,聞嗅遠遠飄來咖啡的氣味,有雨聲和坐著靜默的人體,他們開始知道自己的確在經歷一種城市的傳說,而這傳說將一代一代在此後的居民口中流傳。


 

資料來源:民生報 88/7/4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張世倫 圖.莊坤儒
 


永康社區指的是被金山南路、新生南路、信義路與和平東路所包裹在內的區域。
以永康街為中心,永康社區包含鄰近麗水街、金華街、青田街等地段,它向東隔著新生南路與大安森林公園相對,向西穿過金山南路遙望中正紀念堂,是觀光客台北自由行的黃金路線之一。


日治時代的永康社區被稱為「福住町」(永康街前段)及「昭和町」(永康街後段及青田街)。
由於此處鄰近總督府等機關重地,殖民政府因此將其規劃為日本高官的宿舍區,人口超過兩千人。
二次大戰後殖民者離開,留下的舊房舍逐漸成為台大、師大及政府機關宿舍,而永康街與麗水街一帶,也逐漸被眷村及島內移民的矮房佔據。


就像台灣大部分的眷村一樣,來自中國各地的移民散居此處,在永康街附近經營各種家鄉味的小吃餐飲,舉凡廣東燒鴨、江浙點心、四川料理、北方麵食等,都可在此一探究竟,大快朵頤。
永康街因此成為首都核心裡,一塊匯集外省美食的角落。


1979年台美斷交,風雨飄搖的危機感中,眾多永康街住戶移民海外,部分房舍紛紛轉售出租,另一批城鄉移民遷入,新移民使得商業氣息與文人風交錯,逐漸改變永康街風貌。


永康街另一個歷史轉捩點發生在1990年代初期大安森林公園落成,成為台北市中心面積最大的綠地空間,加上1998年起「週休二日制」陸續實施,導致永康社區這塊彈丸之地的假日人潮遽增,並成為外國觀光客品嚐美食的朝聖處。
永康街受到這股國際風與休閒風的影響,近十年間出現大小林立的咖啡廳及歐風和日式餐廳,使得此處的美食場景更加豐富多樣。


而周邊區域如台大公館、建國南路花市、八德路電腦商品區,及信義路底的信義計畫區等地段發展成熟,每逢假日外縣市人潮湧入,台北永康社區連帶水漲船高,交通量大增。


1995年,台北市政府計畫在永康社區內開闢新道路,準備移除五十多株老樹,減少永康公園五分之二的面積。此計劃引起社區居民連署反對,在一番折衝溝通後,才使市府打消此案。
經此「護樹運動」後,永康居民對社區事務的參與度明顯提升,舉凡公園的活化使用、巷弄文化的集體打造,社區居民無不積極投入意見參與,也使永康社區成為忙碌冷漠的台北都會裡,少數具有社區互助色彩的模範鄰里。


如今的永康街人氣鼎沸,不如舊時閑靜清幽,但那種沒有壓力的溫馨親切感,仍是此社區最大特色。
「護樹運動」後當地熱心人士組成「永康社區發展協會」,曾擔任理事長的住戶陳毓棻說,當地居民沒有反商情結,只是希望在發展過程中,永康街以往那種重視生活品質環境、講求鄰里互助的社區傳統,能夠存續下去,「社區最重要的不是硬體,而是人與人間的情感連結,」她說。


陳毓棻強調,永康街最大的特色就是一種「低調的生活美學」,「因此,絕對不能讓它變成另一個喧鬧俗氣的夜市!」尤其近年來,永康街商機無限,許多外來商家急著卡位,但當地不少住戶已有共識,在出租店面給外來者時,不只考慮出價多寡,更將承租者的商店性質是否契合社區風格列入考量。


永康社區未來如何在商業發展與生活品質間取得平衡,將是這群當地居民最大的挑戰。

 


很久很久以前...瑠公圳與大灣莊

 

整個臺北盆地在大清朝以前,是一片沼澤與平原,有平埔族的凱達格蘭人在此狩獵。
大約距今兩百五十年才開始有大量漢族人是屯墾聚居。

 

清代乾隆年間,著名的瑠公圳開鑿,使得農業大興,而由於圳道在今日大安、松山兩區交界,
形狀呈彎曲狀,形成的聚落就叫大灣莊;大安區的名稱就是取其諧音而來。

 

發源於清潭大溪的瑠公圳,其主流經過現在的新生南路,支流亦穿梭過永康街西側。
支流一直到民國七十年後才加蓋成馬路,現在則成為台北市的地下排水系統。

 

 

光復時期

 

在台灣光復時期,永康社區依舊是由平房與田地錯落的景象,大多數的日本文官宿舍由國民黨政府政收。

 

日本人以石子鋪成的道路,被新政府命名為 ─ 永康街。

 

民國四十四年,社區民眾自組委員會,大家捐款自力完成鋪設柏油路面,同樣地,居民在五十年代也自行完成永康公園的興建。
永康社區的歷史及等同於居民自力救濟的歷史。

 


資料來源:永康社區發展協會網頁內容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