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骨董民藝拍賣會  吸引數百人尋寶  元清佛像、民初家具
不勝枚舉  被小吃搶盡鋒頭的店家活絡起來

 

三月底一場骨董民藝拍賣會饗宴,北市永康社區骨董民藝店熱烈投入,不僅拉近與社區、居民距離,永康社區更打造成一個藝文產業街區。

而一家家骨董店的陸續進駐,似乎也在訴說這條街區發展歷史。

 

午后時分,閒踱在永康社區的小巷道中,一家家風格獨具的民藝骨董店肆意地向來往的過客展演百變的風情。

從元明清朝的佛像、畫作到民初的台式家具,及異國風味十足的民俗藝品及骨董首飾,聚集在這個人文薈萃的社區。

 

或許是因為永康街牛肉麵及小吃遠近馳名,外界很少人知道永康社區最繁榮的其實是文化產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骨董民藝店,從傍晚到午夜,都可見到文人雅士穿梭於此景況。

 

「和尚洲」美術文物店主李文清說,永康社區骨董民藝店主要的路線不是高檔的骨董,而是比較具藝術性、價錢又可親近的民藝品,想入門的人其實可以在這尋獲不少寶貝,也可以學到經驗,只是知道的人並不多。

三年前業者曾想舉辦聯合拍賣會,替永康社區的骨董民藝打出名號,卻一直沒辦成。

 

因緣際會下,永康社區發展協會三月底破天荒舉辦第一場民藝拍賣會由業者提供各類型的民藝骨董及藝品,高出底價的金額則捐給永康社區作發展經費,台北市民政局林正修還下海認真地客串拍賣倌。 

 

原先主辦單位還擔心會冷場的拍賣會,竟湧進了三、四百人,出乎大家意料之外,也令業者信心為之大振,並要求發展協會未來能每季舉辦一次拍賣會,甚至建議舉辦骨董民藝導覽之旅。

 

提到骨董民藝店在永康社區聚集的歷史,永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毓棻說,約十五年前,三間小小的民藝店同時在永康街開張,她的小店賣陶甕、手染布,還常常與另外二家店互通有無,玩得甚是高興。

 

漸漸地,幾家走高古路線(清朝中葉以前)的骨董店也進駐永康社區。

各式各樣的民藝品、骨董家具、甚至個性風格小店,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使永康社區成為另外一個民藝骨董店集聚區。

 

李文清展示他珍藏的日式家具目錄。

這本從民初時期留下來的目錄,可一窺家具設計的演變,也訴說了台北榮町的繁華一時。

 

店中還展示日據時代留下來的菸櫃、掌櫃桌兼錢櫃。

李文清說,過去日治當局規定雜貨店賣菸一定要陳列在煙櫃中,以橡木榫接作成的菸櫃有一定的規格,現在偶而還可在雜貨店中瞥見它的蹤影。

 

老一輩的人對於掌櫃桌可能還有印象,約一個人身長的桌子白天是工作檯,晚上成為學徒的床。

桌面上有二個縫隙讓人投錢,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錢櫃。

 

一走進「風來居」,靜謐深邃的感覺頓時令人忘卻城市的喧擾。

店主馮天午嘆道,台灣缺乏美學教育,孩子對美的東西太遲鈍了,如果社區需要他,他很樂意為民眾導覽骨董藝品,貢獻自己所知。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台北萬象 88/4/19   記者:楊珮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