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相關報導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當初永康社區發展協會透過步道徵選及素材搜集的過程中,邀請了國立台灣師範學院的師生,用馬賽克的鑲嵌方式在公園西側牆面,完成了一系列紀錄永康社區發展變遷及留影的紀念牆。協會另外邀請社區內的金華國小學童共同合作,用陶土燒製的方式將作品鑲嵌在南側牆面上。兩側藝術牆再配合園燈改善,以及一座造型獨特的電話亭,為永康公園塑造出獨具藝術文化氣息的特色。

 

  除了牆面、園燈、電話亭的設計呈現不同感覺之外,其他像座椅,在規劃上就考慮到不同族群的需求。如老人及兒童,而作了特別的設計;原先在公園中央有一座銅像,也挪移至旁邊,中央變成圓心舞台,活動範圍更顯得寬廣;除了公廁、遊具、樹樁之外,公園大部分的地面整平,大大提升了公園的可利用性。

 


協調與訊息傳遞

 

  公園改造計畫推動期間,「永康公園之友」完成了階段性任務,並為使社區參與熱度持續拓展,遂於八十五年八月正式成立「永康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發展協會主要扮演的是協調者的角色,在營造廠商及監工者之間居間協調,由區公所處理發包作業;協調者的作用在於,任何設計變更皆可會同規劃單位及廠商達成協議。此外,協會還扮演訊息傳遞和告知的角色,透過社區報及告示板,使居民了解公園改造進度,顯示公園的改造一直是居民關心的焦點,公園也是社區的中心場所。

 

  公園雖稱不上建得相當漂亮,但基本上重新規劃過程確實達到市民參與和社區參與精神。整個公園的基本雛形滿適合一般鄰里使用,平時使用率相當高,從清晨到深夜都有人活動。在公園營造過程裡最重要的是,從專業者的進駐、學生團體的推動,到社區婦女的熱列參與,居民們幾乎從老到紹通通都參與進來。

 

  永康社區發展協會在策劃活動方面,相對於其他社區,自主性較高。平均一年舉辦二十幾場相關藝文活動,能推動這麼多藝文活動,最主要原因在於公園改建完成之後,終於有一個還不錯的活動空間,提供社區居民彼此互動的場地。社區發展協會的角色即是負責串聯居民並策劃活動,目前,永康社區已有一些自發性的活動與組織,例如媽媽讀書會、小朋友讀書會、劇團、合唱團、室內樂團等。但永康社區因為沒有活動中心,所有的活動都是靠居民自發性的發動才稍微有一點成果累積,這是比較弱勢的部份。

 

 

輔導義工成長

 

  除了公園規劃之外,在其他社區工作的推動上,協會曾與建設局共同推動社區綠化工作,也曾開辦婦女學苑及合唱團,並嘗試與主婦聯盟合作在社區執行資源回收計畫。九二一地震發生後,除了發起捐贈物資送達重建區之外,協會更與台中縣石岡工作站一起推動水梨認購活動,協助果農重建家園。

 

  永康社區的義工媽媽們常常參與社區裡的各項活動,保護老樹運動過程中她們是主要的義工,對於協會事務的承擔、運作、協調、爭取權益也都很熱心。有些社區媽媽剛開始時並不善言辭,但經歷活動參與之後,整個人變得開朗能幹。此外,我們認為義工不應只是一味的付出,因此協會也會義務性替義工們安排相關的成長研討會或社區觀摩活動,在輕鬆趣味過程中來了解其他社區是如何推動社區工作。

 

  公園改造完成之後,也積極的與周邊商店街展開一連串的連結活動。由於永康社區混合了住戶與商家,商店一直是社區很重要的組織,如以往協會舉辦的跳蚤市場活動,由於商家的熱烈參與,活動反應良好,因此,協會也極力透過辦活動的方式與商家有所接觸,協會也期望未來在各項活動企劃中,能夠組織這些商家一起進行社區營造及相關文化活動。

 

  在社區文化特色上,由於社區中有許多古董文物商店、精品店、茶藝、花藝等商店的興起,使社區本身即藏有濃厚的文教氣息,加上附近有很多學府、教會等,吸引了許多商家的進駐。協會也從這些特點出發,再透過一些實質設計來進一步呈現社區的文化特色。

 

 

弱勢老人關懷服務

 

  永康社區發展協會在八十六年九月展開社區老人的關懷工作,剛開始我們並不了解社區中老人的特性與需求,所以就進行一項需求調查表,共發出六十多份問卷,以了解社區老人的年齡層、生活狀況、健康情形、社交習慣、休閒活動、希望協會提供的服務等,接下來協會公園舉辦一場老人福利的公聽會,並公佈協會所搜集的民間資源、資訊提供給來到現場的老人們,做為未來規劃老人需求的依循。會後我們歸納並作出結論,將老人歸類成兩大類型:健康及不健康的老人。在健康老人方面,他們比較需要社會互動,於是協會計畫辦一些交誼性質的講座和活動,使老人們能走出來認識朋友。在不健康老人方面,協會可能就比較沒辦法提供直接性質的服務,但是在協會義工了解狀況下,會把這些有需要的老人轉介到一些機構去。此外,協會也期望社區能有多一點的志工投入老人關懷工作,多花藝點時間去服務、探訪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協會更身畔健康老人能撥一些心力去探訪那些弱勢老人,以達到互助關懷的目的。

 

  在社區報的編輯發行上,我們在兩個里共發行了三千二百份,以季刊形式發行。社區報的發行是基於公園改造上,大家需要一個訊息傳遞的管道,所以創刊初期是以公園為報導主題,隨著公園改造逐步完成,社區報也漸漸轉型,進行社區文史調查的工作,採訪社區中的長者及具有特色的老店家做為報導素材,再加上協會推動的事務和活動報導,發行給居民閱讀。社區報的編輯群,以協會工作人員為主,也有義工們的邀稿和熱心學生們的共同參與。

 

 

為歷史做紀錄

 

  永康社區發展協會自成立以來,一直在進行有關永康社區文史調查的編輯工作,探討永康社區的變遷過程。從都市發展過程來看,永康社區早期為凱達格蘭族人的獵場與農場,日據時代則是臺北監獄的勞改農場,著名抗日志士羅福星就是在此從容就義。從國民政府到台灣後,這些監獄農場遂轉變為文官宿舍區,這些日式的文官老宿舍,目前大部分還保留在社區中。監獄遺址位於金山南路、台北郵局附近,目前仍保留一段監獄外牆,由於牆材去自台北城拆毀後的石料,已被指定為市定古蹟,這段獄牆代表了日本人統治台灣的政權記號。

  參與社區文史調查工作者,大部分是年輕人,他們基於對社區的一份關心,及想進一步了解社區以前的面貌,就開始採訪一些老人並作紀錄。從了解社區的歷史開始做起,是比較好的切入點,同時我們也希望學校的鄉土教學,能與社區文史資料調查相結合,使學童都能夠認識到社區的變遷過程。

 

 

社區空間規劃案

  近幾年來,協會除了持續舉辦藝文活動及機動性參與社團議題外,另一個重點主要放在未來社區環境的規劃探討上。延續永康公園改造計畫這項耗時三年的工作,由協會成員裡面具社區工作、空間專業的背景人士組成「永康規劃團隊」,承擔起研擬社區空間問題對策及勾勒發展願景的責任,配合台北市政府推動的社區規劃師、地區發展計畫等制度,對永康社區而言,這項新的工作向度,目的在於「不斷挖掘社會豐富的人文及環境特色,持續串聯各領域人才,以生活為實踐基地深化社區營造工作,期能開啟新的想像與動力。」

 

  近期的環境問題診斷及空間規劃課題有三項:

 

  一、永康公園後續計畫──改造後的永康公園地面整平,使用率高,辦活動可容納五百至六百人。但也因為原巷道保留未被拓寬,隨著公園改建完成,新店家的開設,以逐漸形成新的區域建築風貌。公園管理維護及周邊人行動線、停車規劃將是後續主要課題。

  二、反對停車塔進駐永康社區抗議事件──一九九九年社區居民發覺位在信義路二段一九八巷及永康街二十三巷交界基地,業主依台北市建築物室內增設公用停車空間獎勵要點取得建照,以立體停車塔合併獎勵容積增高樓層的建築形式做預售廣告,有開發私人基地破壞街道紋理以轉嫁社區環境成本之疑慮,經居民抗議並多次與建管行政單位召開協調會,雖經數次變更設計,但仍存在多項問題未解,懸宕至今。此一課題可視為全市性的交通政策、停車空間規劃及建築開發獎勵額度是否合宜的試金石,進而可納入社區環境設計準則的規範性指針。

  三、日式房舍調查及再生規劃──永康社區有多處日式房舍乏人照料,經年荒廢閒置,期望經由整修及調查閒置空間後,在社區中挑選數個可加以改造設計的老舊房舍,供社區藝文活動之用,轉化為老建築再利用的新典範,與整體街道景觀取得協調後更可能成為地區活化的發光體。



一分付出十分收穫

  永康社區的發展,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各方意見的整合、協調及溝通,因為每個人身分、成長背景不同,對於同樣的議題就會有不同的觀點,所以透過活動、協商及談判來互相溝通是很重要的,即使一開始並不十分清楚或認同,但是在不斷互動與討論的過程中,讓社區居民體驗參與感,也讓改善生活品質轉化為一項責任、一種可預期的成就感。目前雖只能影響一小部分的人來參與社區工作,終極目標仍希望吸引社區多數人的投入,這些都需要慢慢去累積。投入社區工作的另一個著眼點,在於公共空間的營造,事實上,良好的生活品質必須建立在整體性的空間環境上,只要願意對社區環境及居住的地方付出心力,展開行動,公共空間品質的提升就能往前一大步。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的支持


讓石岡梨農在困境中有了希望


家園重建  露了曙光

 

 

 

  面對災區當令水果───「豐水梨」滯銷的情形,由跨界文教基金會、石岡人家園再造工作站與永康社區發展協會共同發起的「石岡九二一災區豐水梨認購活動」,在短短二十幾天的活動期間,獲得各界廣大的迴響;不但成功促銷石岡鄉豐水梨10%的產量〈約7500箱,105000台斤〉,制衡了市場價格機制〈行口價格回穩,採收末期拉抬尾盤〉,也間接協助了同樣生產豐水梨的東勢、新社、和平等鄉鎮的九二一災農。〈詳情請參閱附件:當作戲的賣起水果...〉

 

  這在評估之外的熱烈回應,除了產品本身的質優價廉外,最主要的還是依靠許多熱心的種籽主動積極聯繫許多原先不在鎖定範圍的單位下訂,同時還得仰賴各聯絡人的熱心負責、統一訂貨及耗費心力地作集體收款的工作,並且承擔必須自行吸收匯費的結果,這種種的熱忱付出著實讓主辦單位及石岡災民們感激、讚嘆不已。

 

  同時要向各購買人及聯絡人說明的是,本次認購活動是在盤商大砍價格、甚至要求農民停止出貨,致農民的水梨面臨潰爛崩盤的緊急狀況底下,經由以下四個單位聯合發動的:

〈一〉跨界文教基金會 ─ 平常在弱勢地區或群體間從事社區總體營造及社區教育劇場的工作,九二一震災
   後進入埔里、石岡和和平鄉雙崎部落等地協助救災與重建,目前為石岡人家園再造工作的團員之一;
   六月十五透過所輔導的石岡社區媽媽戲劇班成員得知豐水梨滯銷慘狀,出面召集相關單位發動認購活
   動。

〈二〉石岡鄉農會 ─ 負責接收、整理認購表,發交農民產銷出貨,聯繫貨運行配送及收款。

〈三〉台北市永康社區發展協會 ─ 台北市知名社區營造發軔團體之一,震災後曾募集、運送大量物資入災
   區協助救災;此次負責串聯台北市的社區團體、公司行號的認購活動,成效顯著。

〈四〉石岡人家園再造工作站 ─ 九二一震災後由無殼蝸牛聯盟號召部分社運、社區、文化、公益團體等成
   立,進駐石岡災區協助重建已九個月;此次負責接洽發動台北市政府、台中縣政府所屬員工,並透過
   新竹科學園區員工消費合作社籌備處及同業公會的大力協助,促使竹科各廠員工踴躍認購、協助災農
   渡過困境。

 

  以上四個單位及其他知名或不知名的協助者,於本次豐水梨認購過程中純為義工,並未賺取任何價差或利潤,敬請明鑑。

 

  另外,因狀況緊急,認購活動設計得相當匆促,致發生以下瑕疵,特此說明,煩球鑑諒:

〈1〉聯合發動認購的單位性質不一,各有所屬,又分司其責,在緊急狀況下橫向聯繫和工作協調不免有所
   疏漏, 請原諒。

〈2〉因豐水梨採收期至七月上、中旬結束,致活動期限短暫,許多較慢獲知訊息的消費者因而向隅,特此
   致歉。

〈3〉果農日常包裝出貨給盤商時,皆連同包裝、紙箱計算重量,與消費者在市場上的購買習慣不同,此點
   疏而未在認購表上事先說明,造成部分認購者誤為偷斤減兩,特此致歉。

〈4〉因狀況緊急、人手不足,決定採用單一等級、單一價格的規格作業,致無法完全符合消費者的不同需
   求,很抱歉!

〈5〉設計活動時思慮不周,未計算到匯款費用由誰負擔,導致各聯絡人和石岡農會皆發生「認賠」負擔匯
   費的狀況,實在對不起!

〈6〉據實地調查,農民在分級包裝時偶有疏失錯置瑕疵品的狀況,而裝卸運送時的碰撞更難避免,導致極
   少部分消費者收到部分瑕疵品,且退換貨的客服系統未及建立周全,希已反映卻還未能收到補貨者再
   向石岡人家園再造工作站聯繫處理〈Tel:04-5817638; Fax:04-5811095〉,更感謝其他承
   受瑕疵品卻未要求捕獲的認購者。

 

  最後,僅針對上述造成各位不便或權益受損的情形再致上十二萬分的歉意,請相信我們真得很想把「好事」做好,只因能力、條件所限而力有未逮。我們正在評估建立災區農民與消費者之間互利雙贏、產地直銷的長期機制之可行性,如果您能盡一點力,請協助我們與災農;如果您有所不便,我們也不會見怪。再此懇請各位九二一愛心種籽們對此次認購活動不吝提出建言,並對災區後續類似的認購活動能繼續給予支持和鼓勵!

 


期盼您 繼續支援 共同參與 喚起更多人的認同與共識

注入源源不絕的熱情動力 引發更高能量的 光與熱

幫助災農 也豐富自己 一同擷取更甜美的豐碩果實

 

 

「石岡九二一災區豐水梨認購活動」企劃執行單位:

跨界文教基金會、石岡人家園再造工作站暨永康社區發展協會謹上


From:  李昕燁   Date: July 26, 2000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助、外力雙效合一 文物、人心雙管齊下

文建會率團南下 與中部受災地方文史協會等面對面 達成共識

 

【記者丁榮生台中報導】文建會災後社區重建工作昨日啟動,二處處長林登讚率領非災區社區工作者近千人,前往中部豐原、東勢、石岡及苗栗卓蘭等地,與受災之社區協會、文史工作室等面對面交換彼此的需求與資源。

 

林登讚強調,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在災後重建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初期將以動員社區協助社區、社區認養社區等相關方案,協助受災社區從瓦礫堆及悲情中站起來。

他期望受災社區在自保及安全無虞之際,可先了解自己的社區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支援,如昨天訪視的東勢客家文化協會,雖然相關老舊建築及文物在敗瓦殘堆中,但該區的寮下文化工作室主持人徐登志,就提出由災民以人力來清理,避免怪手拆屋將古老建材及生活器物等客家文物在遭摧毀,保存的該批文物,東勢客家文化協會預計將來設立地震博物館之用。

林登讚說,該訴求在社區中已有二十餘位民宅戶長響應,文建會期望能發動其他社區加以協助。

只要該受災區社區能自主, 提出重建構想,將仲介其他社區來彌補其專業不足或公共議題推廣的部分。

 

該社區南片巷藝術工作室李佳玫進一步表示,每個社區都有不同的需求,如東勢仙廟的公館社區為該地最古老的傳統聚落,近一百五十年的歷史在這次雖然大半屋倒,但他們還是可以就客家傳統聚落加以重建,因此需要建築、城鄉領域的專業者加以重新規劃,帶領災民再塑社區新生的意象。

 

而昨日前去的第三工作室陳板、大隘生活文化圈協進社舒詩偉、社區總體營造促進總會李訓煜及北市永康社區發展協會陳毓芬等人,在了解災區社區組織之後,大抵認同文建會的構想,也認為由相關行政區的社團結合後在依個別專長與需求,進行支援與認養並促進支援與認養的彼此社區在往後兩、三年中,擬定較長遠的規劃,使參與人員了解支援的過程與成長契機。

 

陳板強調,救人告一段落後,災區社區組織大多面臨茫然的階段,他幾乎跑遍了災區包括原住民部落的觀察,認為社區營造是未來重建的根本。

所以社區及文史工作者,此時千萬要自立自強,如東勢客家文化協會提出搶救社區記憶就是一個好的議題,外界也比較能清楚支援其需求。

林登讚說,等了解大半災區社區的需求之後,將以培訓、規畫相關人力,協助其重建,而下一階段的工作將會加強心靈重建,使災民儘早回復活力。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康市民文化節、師大商圈龍古師趕集日 熱鬧滾滾

記者/ 李漢昌

 

台北市大安區昨前兩天都舉行熱鬧的社區改造活動,昨天的活動是「永康社區市民文化節」的重頭戲,前天的是師大商圈的「龍古師趕集日」,都吸引大批社區民眾參與,不但凸顯了社區民眾改善社區環境的努力,也展現了社區的朝氣和生命力。

 

永康街市民文化節自本月廿三日開始,地點在永康里和福住里的永康公園一帶,起初辦了幾場生活美學座談會,上周五晚上,在永康街二三巷六號的永康公園對面,舉辦民意拍賣會,拍賣永康街許多個性商店、民俗藝品店提供的商品,對外宣傳永康街這些商店的特色。

 

昨天下午,在永康公園舉辦一下午的熱鬧活動,大約中午十二時起,即在公園為義工、社區民眾、小朋友彩繪臉譜,他們在社區分批遊街,向米店、中藥店、毛線行、木工們蒐集材料,回到公園,把材料在圖畫紙上進行拼貼創作,展示在公園中。

 

台中中興大學管樂社到場演奏,進行音樂常識有獎猜謎;公園內擺出各式跳蚤攤位,販售骨董、玉器、陶瓷、文具等;還提供祝福卡,讓大家寫下對心愛的人的祝福,用草繩把卡片掛在榕樹垂下的鬚根上。

 

下午四時許,在公園舞台上演舞台劇「永康!史朵芮」,由社區媽媽組成的風韻合唱團伴唱。
台北市長馬英九、文建會副主委吳中立、陳光圀和社區協會理事長陳郁棻為參加創作的小朋友一一唱名,由台下熱心的居民一一歡呼鼓勵。

 

馬英九看了表演後說,市府推動的文化政策就是要超越現狀、生根社區、融合族群、放眼世界,而永康社區都做到了,如果台北市每一個社區都能主動求進步,台北市政就成功了,他聽取旁邊一個老外的建議,同意由民政局和都市發展局研究,是否可將永康社區部分巷道改為行人徒步區;林正修也拜託民眾參加聯署,支持在永康公園周圍設人行道,禁止停車。
這項活動明晚七時還有一場社區紀錄片發表會,在社區的桔屋工作坊舉行。

 

師大商圈前天也舉行規模不小的社區改造活動,稱為「龍古師趕集日」,有許多居民參與,最近並要將區內部份個性商店的招牌設計更新,推動此事的「轉貼人社區工作室」及「師大商圈商家聯誼組織」希望當地成為充滿文藝特色的商圈。

 

師大商圈在師大路,當地早年販賣公教日常用品,後來發展成夜市,夜市移至巷中後,又開了很多泡沫紅茶店,也有很多藝文界人士和外國朋友出沒。

 

兩年前,李昕燁在師大商圈開設「地下社會PUB」,她有感於前述的情況,和一些朋友發起成立轉貼人社區工作室,推動社區改造工作,他們在都市發展局及聯宜工程顧問公司支持下,找商家開會,成立商家聯誼組織。

 

他們又向都市發展局申請了一百萬元補助費,只要找到卅五家商店願意換招牌,就可以動支補助款更換,目前已有十家商店參加。

 

前天,他們在師大公園舉辦「龍古師趕集日」,讓社區內的龍泉里、古莊里、古風里和師大的人們都來關心這項社區改造工程,介紹社區的個性商店、市招更新計畫、國內外的社區營造圖片、公共藝術展、人類音樂文化呈現等,還有動態的新意象兒童美術創作遊戲、拼圖比賽、紀錄片放映及地下樂團演奏等,使社區熱鬧得不得了。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日午後,近百位社區民眾聚集在台北市大安區永康公園的樹蔭下,聆聽結合大自然蟲鳴鳥叫及名家交響樂的音樂盛宴,每個人經由美妙的樂聲領略台灣保育類動物的稀有珍貴,更難得在都市的水泥森林中有親近大自然的機會。

 

這場音樂盛宴今日下午四時將在南海路植物園的荷花池畔再度上演,適合闔家親子工賞。

 

主辦單位昨日安排金馬影展得獎才子及國家音樂廳首席大提琴家范宗沛、金曲獎得主暨吉他手董運昌、小提琴家黎芳菁、揚琴及水晶琴演奏家黃雅詩等人進行現場演奏,演出內容包括「飛鼠西」、「森林狂想曲」、「櫻花雨」、「野鳥情歌」、「永恆」、「思念遙遠的故鄉」等關懷大自然、陶冶心靈等名曲。

 

最為獨特的是,每一首名曲都伴隨著台灣森林中最重要的活寶藏及「大自然歌手」的美妙樂聲,有近百種出自台灣騷蟬、五色鳥、飛鼠、貢德樹蛙、山羌、台灣獼猴、蘭嶼角鶚、小翼鶇等的天籟之音。

社區民眾所聽到的不只是音樂,而是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共存共榮,既是「琴蟲和鳴」,也是「互訴衷曲」,更有動聽的歡唱節奏。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88/9/20   記者:龔招建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鳥叫蟲鳴與敵琴鼓樂齊鳴 山林天籟重現都市叢林

 

清風徐來,永康公園內的六十九棵老榕樹被吹得沙沙作響,社區藝文活動一向頻繁的台北市永康社區昨天再度舉辦了一場「森林狂想曲」音樂盛宴,繡眼畫眉、樹蟾與草蟬在老榕間齊鳴,在都市叢林中重現了難得的山林天籟。

 

秋高氣爽的永康公園,下午三點半不到,公園中就坐滿了前來話家常、聽音樂的社區居民,除了街頭的厝邊以外,這場活動另一群主角是公園內六十九棵高聳的老榕樹,民國八十四年六月,為了搶救及蔣被房地產業者推平的老樹,社區中陳小妹妹的一封信,動員了永康社區的居民進行公投,終於讓六十九棵環繞永康公園的老榕樹獲得保留,成為社區資產,讓好人家可以在樹下搖著蒲扇,訴說那段人力拉車齊聚榮需下等著載客的美好歷史。

 

老樹靜靜地聆聽,永康社區發展協會與唱片業者合作,播放台灣史上第一張本土大自然的音樂專輯,數不清的暮蟬、螽蟴與樹蛙來自四面八方,跟著沙沙的樹聲唱和,天際突然拋出一聲蘭嶼角鴞的淚鳴,緊接著是台灣畫眉的婉轉輕啼,假日午後的永康公園頓時成了來自山林的天籟聖堂。

 

除了虛擬真實的大自然外,包括大提琴家范宗沛、小提琴家黎芳菁、揚琴演奏家黃雅詩等人也在這場大自然的交響詩中添增一曲,當場笛、琴、鼓與蟲鳴鳥叫齊名,譜出奇妙的森林狂想曲。

 

為了讓更多的民眾有機會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明天下午四點在台北市植物園荷花池畔還有一場結合音樂狂想與天籟的室外音樂演奏會,屆時除了音樂饗宴外,還有植物園導覽,讓嚮往自然的都市人能抽空,來一趟聲色俱全的自然之旅。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88/9/19   記者:鄭學庸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加者於二百人 上高達84歲下至5歲皆參賽

 

 

台北市大安區的永康公園裡,昨(十一)日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腕力比賽,有超過二百人報名參加,參加者中,最年長的已高齡八十四歲,年紀最小的則是只有五歲小朋友,現場還有免費試吃的可樂、燒腦雞翅和薯條。

 

「我是大力士」社區接力賽,是頂呱呱炸雞首次嘗試以頂呱呱的大力士形象,結合社區舉辦的活動,至於大安區長陳光圀則表示,區公所受限於人力和財力,所以相當歡迎民間企業贊助社區舉辦活動,區公所也一定會儘量提供協助。

 

比腕力很多人都看過,但是標準的規則卻不一定知道,首先比賽的雙方必須坐在位子上,在裁判宣布開始前,兩人先互相握拳,等裁判一聲令下,就展開比賽。
比賽者的肘關節不能離開桌面,在卅秒未分出明顯勝負,就看較偏向哪一方,如果不分軒輊,就同時晉級。

 

參賽者中,最受注目的是兩位百法老太太的比賽中,一位是最年長、高齡八十四歲的彭利生老太太,她的對手則是幾十年的老鄰居、高齡七十六歲的陳可容老太太,雖然結果由陳可容老太太獲勝,但其實兩人都不在意到底誰輸誰贏,純粹就是來看熱鬧。

 

而在眾人的起鬨下,也已七十六歲的老里長趙耀廷也忍不住下場比試,他的對手就是最年長的彭利生老太太,而彭老太太拿出平時在唱歌班的力氣,居然和老里長戰得不分高下,引起現場熱烈掌聲。

 

昨天的比賽有二百多人參加,分為五到九歲、十六歲以上等組和六十五歲以上的長青組,至於五歲以下的小朋友,為了不剝奪他們的權力,所以另外設計了吊掛在大力士手臂上的比賽,最久的算優勝。

 


資料來源:台灣日報 88/9/12   記者:州湘琳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永康社區發展協會藝術文風鼎盛,今天下午邀請國際級的中國芭蕾名師,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許定中,舉辦芭蕾舞講座,台北雪璟舞蹈社示範表演,歡迎關心與喜愛芭蕾舞蹈的民眾前往參觀。

 

今天下午的永康街藝術節生活之美系列講座,是李定中此行唯一參加的社區活動,預定自下午四時卅分進行到六時卅分,地點在永康街底大隱劇場。


 

資料來源:聯合報 88/8/22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永康街藝術節舉辦一個月後,主辦單位甲桂林文教基金會宣布在延長一個月,八月的演出主題是生活藝術,地點仍在永康街七四號的大隱劇場,免費索票電話三三九三一一一一號,開車前往可把車停在師大停車場,自麗水街二三巷進入。

 

昨天的記者會稱為安可發表會,主辦單位安排了台北凡雅三重奏的蘇千芳演奏巴哈的無伴奏第一號大提琴組曲 ─ 前奏曲,及梁建楓演奏巴哈無伴奏第三號小提琴組曲 ─ 嘉禾舞曲;之後,在漢唐樂府的南管伴奏中,兩名舞者演出「簪花」,他們以手勢和身段表現深宮貴妃的寂寞和幽怨,相當傳神。

 

昨天記者會由甲桂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裕能主持,他邀來舞蹈家羅曼菲、演奏家梁建楓、蘇千芳、服裝設計師溫慶珠、銀飾製作專家曾文玲、攝影師兼音樂、文字工作者楊立德、室內設計師王大君、楊世傑、永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毓棻等到場,說明藝術走入群眾的意義。

 

八月的節目於周日下午舉行,第一階段為下午二至四時,第二階段為下午四時卅分至六時卅分,第一階段八月一日由溫慶珠的「設計到服裝」,八月八日為曾文玲的手飾製作、十五日為楊立德攝影展、廿二日為張良維的太極導引、廿九日為老人劇團表驗;第二階段已確定的為林純如的立體美術設計、張正成的郵票設計、及張記屏的美學設計。

永康社區發展協會並提社區紀錄片放映,還有美英畫家的畫展。


 

資料來源:聯合報88/7/26    記者:李漢昌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走進社區 免費索票分享美的經驗

 

結合舞蹈、音樂、建築、繪畫等活動的「永康街藝術節」,今日下午二時於永康社區登場,多位藝術家主持開幕式,現場有臨界點劇象錄及琴韻室內樂團表演,太苦踏舞團將在荷花池畔舞出「晝.夜」,蔣勳也將開講「傳說空間」,歡迎民眾參加。

 

永康街藝術節是由甲桂林文教基金會贊助舉辦,今天開始到廿五日的每周末都有表演活動。

基金會董事長張裕能表示,為了讓藝術走進社區,特別邀請這些藝術家從不同角度與市民分享美的經驗。

 

今日下午二時首先登場的是琴韻室內樂團及臨界點劇象錄表演,四時卅分到六時卅分則由太古踏舞團演出「晝.夜」,由林秀偉等五位舞者領銜演出。

晚間七時則是蔣勳與觀眾對談「傳說空間」。

 

永康街藝術節的表演內容還包括:建築師黃永宏等人探討「空間的時代意義」、羅曼菲與張曉雄的雙人即興舞、漢唐樂府管樂、指揮家郭孟雍帶領的「台北藝術家無伴奏合唱」、匈牙利小提琴家萊壽寧與賴如琳的鋼琴協奏會、True Blue 的古典爵士、台北愛樂電台弦樂四重奏、前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劉岠渭演講「音樂與空間的互動」等。

 

活動採索票免費入場方式,活動地點是永康街七十四號的大隱劇場(從麗水街卅三巷進入,師大圖書館旁邊),索票專線三三九三一一一一。


 

記者;楊珮君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區自發舉辦藝術節 舞樂繽紛 今起展演開來

 

七月的台北永康街非常藝術!
第一個民間自辦的「永康街藝術節」從今天起每逢周六及周日,將有音樂、舞蹈、美術及建築等表演與展覽,呈現出台北區域文化的成果。

 

這項藝術節將於今天下午二時開幕,並由台北市長馬英九主持開鑼,馬市長也將就台北市文化發展議題,發表演說,隨後立即展開音樂、舞蹈、演講及建築設計與繪畫、雕塑大展。

 

「永康藝術節」由甲桂林文教基金會主辦,基金會董事長張裕能表示,為了響應馬英九市長上任以來,推動社區文化藝術活動的發展,而舉辦這一開放式、全程免費的藝術節,希望透過民中的參與來達到「社區總體營造」的目的,並推動企業贊助文化藝術風氣,以期能在世紀末的台北,帶給民眾一個藝文的記憶與體驗。

 

這次永康街藝術節節目多元、動靜皆有,音樂節目方面范宗沛大提琴室內樂團、凡雅室內樂團、匈牙利小提琴家萊壽寧與賴如琳的鋼琴協奏會、古典爵士樂團、郭孟雍指揮的台北藝術家無伴奏合唱團、台北愛樂電台弦樂四重奏等,另外彭廣林與賀立時將分別帶給民眾對馬友友巴哈的靈感與杜蘭朵公主的歌劇欣賞。

 

舞蹈則有林秀偉率領太古踏五人舞作品「晝、夜」、羅曼菲與張曉雄的雙人即興舞,臨界點劇象錄的劇場表演與漢唐樂府的南管樂與舞蹈,則將呈現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在靜態平面與立體藝術展覽方面,有陳正勳的陶藝作品、現代極簡主義陳世明的畫作、雕塑家李光裕的大型雕塑作品,則將帶給民眾現代藝術的衝擊。

 

為了讓民眾也有機會深度認識藝術文化內涵,「永康街藝術節」這次以「空間」為主題,策劃了系列與「空間」有關的講座,包括蔣勳的「中西美術史中的空間發展與變化」、劉岠渭的「音樂與空間的互動」、陳世民主講「繪畫平面空間的欣賞」、黃永洪、杜文正、關傳雍座談「空間的歷史意義」及卜大中與蔡康永對談「城市與空間」。

 

所有的活動都在永康街口、師大圖書館旁的麗水街33巷舉辦,不辦單位還請紐約名建築設計師 David Hu 設計一座表演空間,充分展示出空間的意義。


 

民生報 88/7/4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康街永康公園西側是否設置人行道,以引發永康社區居民的兩極意見。大安區長陳光圀表示,由於雙方都堅持己見,經市長馬英九裁示,此案將採居民公投方式解決,區公所月底前召開協調會決定公投程序。

 

永康公園西側是路寬八米的永康街,由於沒有人行道,只以花壇作為公園的圍籬,常發生行人與車爭道、機車亂停情形。

 

因此,部分永康社區居民爭取在永康公園西側設置寬度一米二的人行道,並於四月底在福住里里民大會中以臨時動議方式提案,獲九成與會者通過。

 

不料,此案在福住里里民大會通過後,引起永康社區居民的兩極化意見。

贊成者認為永康公園西側交通狀況不良,在圍牆外設置一米二的人行道,可提供來往行人行的空間。

且人行道與花壇、排水管其寬,不會影響現有的雙向車道。

 

反對者表示,這麼重要的案件以臨時動議提案,顯有不合理處。

居民表示,公園是永康、福住兩里共享,應該徵求永康里民意見,因此堅持翻案。

 

此案前後經市議員李新及厲耿桂芳現場調解,里民仍無法達成共識永康社區發展協會及福住里辦公室對此案的看法也極為分歧,且有愈演愈烈的跡象。

 

經市長馬英九指示,大安區公所將為永康社區居民就此案舉辦公投,區公所在月底前就公投程序事宜召開協調會。


 

記者:楊珮君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樂者湧入會場 有人坐地聆聽

 

永康街藝術節系列活動邁入第二周,昨日下午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教授劉岠渭講述「音樂與空間的互動」,鋼琴家賴如琳及小提琴家萊壽寧也悠悠奏出德布希與布拉姆斯的樂章,聽眾將會場擠得水洩不通,有人乾脆席地而坐,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中。

 

永康街藝術節活動時間是七月的每個周末,上周由舞蹈家林秀偉在荷花池中票舞揭開序幕,轟動一時,民眾索票電話紛湧而至。

 

昨日下午登場的是劉岠渭「音樂與空間的互動」講座,由於入場券已遭索取一空,不少人只能以站票入場,或坐在地上,現場氣氛相當熱絡。

 

劉岠渭摘選幾首著名的曲目,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領聽眾領略音樂背後空間結構及音樂的起承轉合。

他說,音樂是一種時間藝術,空間是一種裝飾藝術,因此在任何一個獨立空間中,音樂都能與空間產生各式各樣的變化及互動。

 

接著登場的匈牙利小提琴家萊壽寧及台灣鋼琴家賴如琳和奏音樂會,也一樣爆滿。他們演出布拉姆斯的「詼諧曲」、德布西的「在船上」及「月光」等曲目,悠揚的音符聽得大家如癡如狂。

 

今日下午二時由陳世明主講「心靈空間」,從平面繪畫角度切入,教導民眾如何運用獨特的圖像解析方式進入繪畫藝術的殿堂。

下午四時卅分由台北凡雅三重奏演出世界民謠。歡迎民眾參加。

 

活動採索票免費入場方式,活動地點是永康街七十四號的大隱劇場(從麗水街卅三巷進入,師大圖書館旁),索票專線三三九三一一一一。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88/7/11   記者:楊珮君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逢周六、日活動多 民眾可免費索票入場

 

「永康藝術節」昨日開幕,藝術工作者及喜愛藝術的民眾湧入位於麗水街卅三巷的活動現場。

為爭睹在荷花池畔演出的舞蹈「晝」,他們幾乎站滿半個巷道,行經的汽車必須鳴按喇叭才能順利通過,幸好該巷並非交通要道,因此影響不大。

迄七月底止,主辦單位將每逢周六、日推出講座、歌舞、演奏、展覽、電影欣賞等各式活動,民眾免費索票入場。

 

昨日的藝術節活動首先以記者會及茶會開始,出現的藝術工作者及社區民眾都顯得相當振奮,彼此交談熱絡。

經常受邀在國宴演出的「琴韻室內樂團」,在茶會中以小提琴伴奏及男中音獨唱等方式,演唱已故立委盧修一作詞的「白鷺鷥之歌」、電影「西城故事」主題曲「Tonight」、台語老歌「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等多首中外名曲,贏得與會人士熱烈的掌聲,社區民眾也感受到藝術其實是可以貼近生活的。

 

工作室設在永康社區林秀偉舞蹈團,昨日由林秀偉等五位舞者搭檔演出舞蹈「晝」表達都會人尋求心靈淨化、掙脫束縛及想飛的意境,獲得許多社區居民的回響。

當舞者穿梭於室內舞台及戶外荷花池畔之際,觀賞的民眾也緊密的跟隨著一棟他們的腳步。

由於圍觀的民眾相當多,劇場周邊的麗水街卅三巷幾乎有一半被民眾佔領,行經的汽車必須鳴按喇叭請民眾讓路才能順利通過。

 

位於永康街、麗水街卅三巷交接處的「大隱劇場」,是這次永康街藝術節的活動地點。

這座由紐約華裔建築設計師胡德偉設計的兩層樓表演藝術場所,採用鋼骨結構,四面外牆全部由玻璃構成,因此民眾可以直接從戶外觀賞室內的藝術表演。

主辦單位甲桂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裕能表示,這座劇場大約花了一個多月建成,只要各方條件許可,未來將持續作為藝術展演場所。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88/7/5   記者:龔招健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街上的藝術家共襄盛舉 舞台是九米高玻璃屋

 

台北市永康街有一條咖啡街、一個小公園,還有一個充滿好吃東西的夜市。

七月四日起至七月二十五日,永康街還要辦一個藝術節,地點是永康街七十四號,以前那裏是一塊空地,最近平地起了一棟高九米的「玻璃屋」,主辦此次藝術節的甲桂林文教基金會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大隱劇場」。

 

為期三周的藝術節活動都將在大隱劇場中進行,蔣勳將主講一場「傳說空間」林秀偉的太古踏舞團帶來五人之舞「舞台之後」與「畫」,建築師黃永洪、胡德偉、關傳雍、杜文正共同舉行「空間的時代意義」座談,小提琴家彭廣林主持一場「馬友友的巴哈靈感──超越想像的巴哈新視野」音樂與舞蹈結合錄影帶欣賞會。

 

還有漢唐樂府的「黎源悅舞」、范宗沛大提琴、TRUE BLUE 現代爵士樂演唱會、劉岠渭主講「音樂與空間的互動」、賀立時主持歌劇「杜蘭朵」影音欣賞會、陳世明主講「繪畫平面空間」欣賞等。

 

靜態展覽部分有各式建築圖大展、陳世民繪畫展、李光裕作品展。

 

昨日舉行的永康街藝術節記者會中,都居住在永康街上的大提琴家范宗沛、舞者林秀偉、建築師黃永洪應邀出席,范宗沛老實不客氣開宗明義就說:「我很喜歡永康街的環境,所以就在附近,開了一家義大利麵店,歡迎大家來。」

 

甲桂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裕能說,永康街是好地方,人文薈萃。

他原本是覺得好玩,是問了一些藝術家在這裡辦藝術節的意見,沒想到每個人都很有興趣,人數不斷增加。

 

張裕能特別推薦了由華裔建築師胡德偉設計的「大隱劇場」,戲稱它是一個「玻璃盒子」。

胡德偉畢業於文化大學建築系,目前在紐約任建築師,作品曾得國獎項肯定,這次他在三百多坪的建地上設計了一棟百坪玻璃建材方型屋,並設鋼骨帷幕,以維護安全。

 

七月四日藝術節開幕前,整個大隱劇場的工程將會完成,屆時除了高透明反映旁邊師大圖書館建築的紅色的玻璃屋外,還會有一個荷花池,以好景藝術饗宴街坊鄰居。

 

永康街藝術節免費索票專線(02)3393-1111。


 

資料來源:大成報 88/6/27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永洪、范宗沛、林秀偉三位好鄰居 透明化演出

 

建築師黃永洪、音樂家范宗沛、舞蹈家林秀偉三人之間有什麼公同點?

答案是他們都住在永康街附近,與永康社區居民有著密切往來關係。

所以第一個由民間自辦的「永康街藝術節」活動,三人也理所當然的出力演出。

 

這幾年,「社區總體營造」觀念盛行,不過永康社區的居民很幸運的在甲桂林文教基金會的企業贊助下,能夠將之落實,這項名為「永康街藝術節」活動將於七月四日至二十五日期間,假永康社區內的師大圖書館旁舉辦,屆時甲桂林將為藝術節打造一個全新的、可移動式的玻璃帷幕表演場地「大隱劇場」。

 

到底「大隱劇場」是啥樣?

處在一個四周透明、連在後台化妝的隱私動作都會被觀眾看得一清二楚的表演場地,太古踏舞團林秀偉坦承,他很好奇,也很期待,但也有一點緊張,不知道這將是一個什麼樣的表演場所。

「大隱劇場」由目前在美國的傑出建築師DAVID HU設計,目前還在趕工當中,七月四日藝術節開鑼當天才揭幕,甲桂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裕能表示,「劇場不大,僅可容納一百多人左右。」藝術節活動結束後,將移至天母地區使用。

 

長達三周的藝術節活動,共有十五個表演節目,為方便市民參加,主要安排於周六與周日,除了林秀偉、范宗沛和黃永洪之外,羅曼菲與張曉雄的雙人即興舞、漢唐樂府、凡雅室內樂團、台北藝術家合唱團,雖然不是永康街居民,也被邀請來共襄盛舉,演出現場也將同時展出裝置藝術家陳正勳的陶藝作品、現代極簡主義的陳世明大幅畫作、公共藝術名家李光裕的雕塑作品。

電洽:三三九三一一一一。


 

資料來源:大成報 88/6/27   作者:李蓮珠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藝術展  邀民眾一起來閱讀社區歷史

 

十年前永康社區的老榕樹,是瑠公圳畔的人力拉車車伕集散地,而三十年後的今天,在公園整建中存留的五十幾棵老榕樹,正成為建商急欲改建的覬覦對象。

今天下午,永康社區將舉辦一場「來」環境藝術展,讓老樹「沙沙」的召喚聲,邀約民眾閱讀社區歷史、無所求地傾聽自然。

 

這次由永康社區發展協會發起的環境藝術展中,將邀請德國藝術家拉爾斯‧柯賽,在去年整建完成的永康街一角,為五十幾棵樹是年歷史的老榕樹在樹幹上,以環保、無毒的天然塗料噴上「來」字,讓坐落公園一角,靜默看著社區變遷、成長的老樹「作莊」,邀約社區居民閱讀社區歷史,並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感受「不可視」的本質。

 

永康社區發展協會表示,清乾隆五年到二十五年間,郭錫瑠先生由清談大溪引水,自大坪林築坡蓄水,穿山度石,出公館街,抵內埔後分成三支,這就是瑠公圳,也就是今天的新生南路,瑠公圳其中一條支流經現在的師大圖書館校區內,再繼續北流穿過現今的永康街十四巷,巷道柏油路面上高起的部分正式加蓋後的痕跡。


 

資料來源:88/5/7   記者:鄭學庸

文章標籤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場骨董民藝拍賣會  吸引數百人尋寶  元清佛像、民初家具
不勝枚舉  被小吃搶盡鋒頭的店家活絡起來

 

三月底一場骨董民藝拍賣會饗宴,北市永康社區骨董民藝店熱烈投入,不僅拉近與社區、居民距離,永康社區更打造成一個藝文產業街區。

而一家家骨董店的陸續進駐,似乎也在訴說這條街區發展歷史。

 

午后時分,閒踱在永康社區的小巷道中,一家家風格獨具的民藝骨董店肆意地向來往的過客展演百變的風情。

從元明清朝的佛像、畫作到民初的台式家具,及異國風味十足的民俗藝品及骨董首飾,聚集在這個人文薈萃的社區。

 

或許是因為永康街牛肉麵及小吃遠近馳名,外界很少人知道永康社區最繁榮的其實是文化產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骨董民藝店,從傍晚到午夜,都可見到文人雅士穿梭於此景況。

 

「和尚洲」美術文物店主李文清說,永康社區骨董民藝店主要的路線不是高檔的骨董,而是比較具藝術性、價錢又可親近的民藝品,想入門的人其實可以在這尋獲不少寶貝,也可以學到經驗,只是知道的人並不多。

三年前業者曾想舉辦聯合拍賣會,替永康社區的骨董民藝打出名號,卻一直沒辦成。

 

因緣際會下,永康社區發展協會三月底破天荒舉辦第一場民藝拍賣會由業者提供各類型的民藝骨董及藝品,高出底價的金額則捐給永康社區作發展經費,台北市民政局林正修還下海認真地客串拍賣倌。 

 

原先主辦單位還擔心會冷場的拍賣會,竟湧進了三、四百人,出乎大家意料之外,也令業者信心為之大振,並要求發展協會未來能每季舉辦一次拍賣會,甚至建議舉辦骨董民藝導覽之旅。

 

提到骨董民藝店在永康社區聚集的歷史,永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毓棻說,約十五年前,三間小小的民藝店同時在永康街開張,她的小店賣陶甕、手染布,還常常與另外二家店互通有無,玩得甚是高興。

 

漸漸地,幾家走高古路線(清朝中葉以前)的骨董店也進駐永康社區。

各式各樣的民藝品、骨董家具、甚至個性風格小店,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使永康社區成為另外一個民藝骨董店集聚區。

 

李文清展示他珍藏的日式家具目錄。

這本從民初時期留下來的目錄,可一窺家具設計的演變,也訴說了台北榮町的繁華一時。

 

店中還展示日據時代留下來的菸櫃、掌櫃桌兼錢櫃。

李文清說,過去日治當局規定雜貨店賣菸一定要陳列在煙櫃中,以橡木榫接作成的菸櫃有一定的規格,現在偶而還可在雜貨店中瞥見它的蹤影。

 

老一輩的人對於掌櫃桌可能還有印象,約一個人身長的桌子白天是工作檯,晚上成為學徒的床。

桌面上有二個縫隙讓人投錢,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錢櫃。

 

一走進「風來居」,靜謐深邃的感覺頓時令人忘卻城市的喧擾。

店主馮天午嘆道,台灣缺乏美學教育,孩子對美的東西太遲鈍了,如果社區需要他,他很樂意為民眾導覽骨董藝品,貢獻自己所知。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台北萬象 88/4/19   記者:楊珮君

永康故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